肿瘤患者的“生死劫”不是复发转移,而是……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06:56 点击次数:76随着“只是慢性病”这一观念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,癌症不是绝症,癌症患者完全有可能长期带瘤生存、甚至获得治愈。
在治疗后的康复期,很多患者都对复发转移战战兢兢,甚至把复发转移当作“生死劫”来看待 。

感染比转移更可怕
其实,对于患者而言,还有一个问题比转移更可怕,那就是感染。
感染是由病菌(也称为微生物)进入人体并繁殖造成的,会对人体造成伤害,尤其是严重的合并感染,甚至能造成肿瘤患者死亡。

肿瘤发生转移不一定会很快出现症状,一般也不会立刻致命,还能有一定的生存时间。
但是一旦发生感染,尤其是正处于手术后、放化疗期间的患者,很可能迅速导致病情恶化。

47%悲剧来源感染
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医院和肿瘤研究所,曾对816例死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尸检,发现:
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,有47%的患者死亡是因为感染。

感染,源于两方面
癌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,原因主要在两方面。
一、免疫水平低下
一个是患者免疫水平低下,癌症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患者身体,再加上很多患者年龄偏高,免疫力本就不好。

此外,一些治疗手段也会削弱身体免疫系统,比如接受放疗、化疗的癌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。
因为放疗、化疗会抑制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,使人体内抗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减少,让人患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,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,破坏了免疫系统。

二、伤口—细菌感染
另一个原因是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伤口, 给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像手术、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,带来的手术刀口、口腔粘膜或者身体皮肤的损伤等,再加上患者身体免疫功能低下,相当于为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敞开了大门,就会容易发生感染,影响肿瘤的治疗。

做好预防最重要
要躲过这个“生死劫”,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预防。
对于肿瘤患者,治疗开始后的7-14天是容易血象低下、免疫力低下的时期,我们通常在这个阶段比较担心患者感染。
因此,在抗肿瘤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之后,都需要谨慎预防感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,尽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。

首先,就是要注意卫生,避免和有感染症状的人接触。
01
勤洗手是最基本的,尤其是在进食前或如厕后。还要注意口腔卫生,最好使用软牙刷刷牙并且每三个月换一次,正确刷牙,避免导致细小伤口。

02
在流行疾病高发的季节,出门戴好口罩,尽量避开人群聚集的场所,避免接触各种野生的猫、狗、鱼、鸟等动物。
03
其次,保护皮肤免受损伤,不要用力搓澡,不挤压或抓挠粉刺和痘痘,不穿磨脚的鞋,小心处理尖锐物品,避免进行可能会让自己割伤、受伤或烧伤的活动。

04
在免疫力低下时,保证食品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要确保购买的食材新鲜未变质,入口的食物干净卫生,尽量避免吃生食(包括生肉、半生的鸡蛋)等。吃肉类之前,确定已经高温消毒了,尽量不吃隔夜饭菜。

05
很多患者都会埋管,比如PICC、输液泵等等。这非常方便,但同时也是潜在感染源。如果患者身体上有放置的导管等,务必遵医嘱对其进行清洁和护理。
及时就诊很重要
如果做好了这些预防但还是感染了,及时就诊很重要。医生会帮你决定使用哪种抗生素、如何应用升白针和升白药物以及是否隔离等。

因此,肿瘤患者及其家属,一定要在预防感染的同时,高度重视感染的蛛丝马迹,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。
